「罗汉文化:人文色彩的禅意展现」
罗汉,梵文译音,原称阿罗汉。罗汉是一种吉祥与力的象征,是几千年来讲究慈善为本、忠恕之道的一种体现。在两宋时期,由于文风鼎盛和禅学流行,罗汉题材的创作达到了黄金期。罗汉形象发展到十六罗汉、十八罗汉及五百罗汉等多种群组型题材,融入了更多人性化元素,使得罗汉形象更加多样化。传统的罗汉像绘有象征着智慧的顶光,更具有性化的美感。
西晋竺法护所译《弥勒下生经》云:“尔时世尊告迦叶曰:吾今年已衰耗,向八十余。然今如来有四大声闻,堪任游化,智慧无尽,众德具足。云何为四?所谓大迦叶比丘,君屠钵叹比丘,宾头卢比丘,罗睺罗比丘。汝等四大声闻要不般涅槃,须侍弥勒出现世间。”大迦叶、君屠钵叹、宾头卢和罗睺罗四位是最早的住世罗汉,他们可能与四方护法有关。在每个方位上安置一组四大罗汉便产生了十六罗汉,其记载可追溯到北凉。北凉时期,道泰所译的《入大乘论》提到了住世守护大乘佛法的十六大声闻: “尊者宾头卢、尊者罗睺罗,如是等十六人诸大声闻,散在诸渚,于余经中亦说有九十九亿大阿罗汉,皆于佛前取筹护法,住寿于世界。”由四大声闻发展而来的十六大声闻是否就是后来我们熟知的十六罗汉不得而知,但十六罗汉来自四大声闻的衍生是受到普遍认同的。唐高宗龙朔年间(661-663年),玄奘法师译出《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所说法住记》(简称《法住记》),记载了十六罗汉的全部名号及其眷属数目、住地,被视为中土罗汉信仰确立的标志。
罗汉的信仰观念与物质形态并存的文化现象,是在我国形成的文化产物。
罗汉是慈悲的化身,寓意化解灾难,给家中带来好运。罗汉也象征着智慧,提升智慧让学业、事业顺利,聚财聚福,官运亨通。
「 睡梦罗汉 ▪ 内心平和 」
睡梦罗汉出自于《十八罗汉研经图》作品,从修行角度,睡梦罗汉寓意着在修行过程中达到一种内心的宁静、自在与解脱的状态,内心没有忧虑和挂碍,处于一种清净无为的境界。从智慧角度,象征着一种超脱的智慧,暗示智慧并非只存在于清醒的思考中,而是一种内在的、持续的品质,能让人在任何状态下都能体悟到真理,不被外界的表象所迷惑。从心态角度,传达出一种平和、闲适的心态。寓意着人们应该学会放下生活中的压力和焦虑,以一种平和、从容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就像睡梦罗汉一样,不管外界如何喧嚣,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预示着在人际交往中将获得更多支持和帮助;意味着财运不错,收入会相当不错。
在五百罗汉中,有一位休息尊者,即多睡贤者,所谓休息、多睡,并不是说该尊者佛法懈怠,常入于睡梦之中,而是指该尊者善于调息,刻苦修习禅定,思维总是集于一处而不散乱,状若睡眠,常若休息,因而得名。他通过冥想来达到高度的精神集中和内心的平静。这种状态被称为“等持”,即通过冥想来达到一种高度的精神集中和内心的平静,类似于睡眠但并非真正的睡眠。
「 降龙罗汉 ▪ 平安顺遂 」
出自于《物外逍遥得自在》国画作品,济公本名李修缘,是南宋时期的高僧,居住在灵隐寺。他以好吃酒肉、行为疯癫著称,但乐于助人,治病救人,打抱不平,深受百姓尊敬。济公的行为不受佛家戒律的约束,但他的广施善行使得他在民间有着极高的声望,寓意:平安、健康、顺利和吉祥。原作中题跋为两首济公的诗词,本作品使用了其中之一:
削发披缁已有年,只同诗酒是姻缘。
闹看弥勒空中戏,困向毗卢顶上眠。
撒手便能欺十圣,低头端不顾三贤。
茫茫宇宙无人识,犹道颠僧绕市廛。
本是修来四果身,风颠作逞混凡人。
能施三昧神通力,便指凡人出世津。
经卷无心看,禅机有意亲,醉时喝佛骂天真。
浑身不见些儿好,一点灵光绝胜人。
降龙罗汉是十八罗汉中的第十七位罗汉,即迦叶尊者或庆友尊者。传说中,济公是如来佛祖的弟子降龙罗汉转世。降龙罗汉因制服龙王、取回佛经有功,被佛祖封为降龙罗汉。经过修炼几百年后,他转世为济公,继续行善救人。此外,济公出生时,国清寺的降龙罗汉像突然倒下,被认为是吉祥之兆,预示着他将有不凡的命运。
「 福德首罗汉 ▪ 顺风顺水」
出自于《十八罗汉研经图横版 》国画作品,寓意顺风顺水。福德首尊者,是五百罗汉第贰佰叁拾叁尊,尊者诗偈:人生犹如一局棋,楚河汉界分营垒。力扫千军唱凯歌,春风得意捧花归。偈解:人生犹如一局棋,楚河汉界将敌我阵营清晰划分。如果力扫千军,凯旋而归,自当春风得意享战果。此偈教导我们,做任何事都应看清形势,分清是非,审时度势。不然,即使有力扫千军的能力,也难以得随所愿。
尊者法相所现为正面静坐,浓眉环须,左手持念珠于胸前,右手放右膝处结印。福德首尊者为佛陀的过去身。据《大宝积经》载,佛陀曾向众弟子述说自己历世转生的功德,意在激励弟子们竞相效仿,不懈努力。佛陀回忆说,自己曾转生为国王,名“福德”,福德王在位时励精图治,全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无饥寒之忧。尊者依然担心百姓受饥寒疾病之苦,在全国城乡设有粮食与医药救济处,以备食不果腹者或患有疾病者之需。
「 断烦恼罗汉 ▪ 知足常乐」
出自于《十八罗汉研经图横版 》国画作品,作品中罗汉手捧经书,寓意知足常乐。
五百罗汉第贰佰壹拾柒尊断烦恼尊者,因帮助众生断除烦恼,修得无量功德,为天下众生所敬仰。世间烦恼芸芸众生,如果诚心祈祷断烦恼尊者,可以消除内心的烦恼,获得舒适安乐。
尊者法相所现为结跏趺坐,双手于胸前捧经书,体态丰隆,面如满月,目光祥和,神态清净。尊者六根清净,无所欲求,帮助众生断除烦恼。
尊者诗偈:人生难得是糊涂,荣辱浮沉心何苦。人心不故寻常事,平安之外非所图。偈解:人生在世最难做到的是糊涂,太在乎荣辱沉浮其实会让自己很苦。人心善变乃是寻常之事,所以最好别有太多妄想,能求得平安,已是福缘。此偈教导我们,过于在乎人生的荣辱,往往是世人身心受苦充满烦恼的一大原因。如果看清了世界一切原本变化无常,则能找到安心之法。
「 看门罗汉 ▪ 平安守护 」
看门罗汉出自于《十八罗汉研经图禅意版》作品,看门罗汉,象征着守护佛法和众生。他的职责是保卫平安和驱除邪恶,手持禅杖,站在门边,用坚定的目光和勇敢的态度守护人们,驱散灾祸和邪魔。
看门罗汉,注茶半托迦尊者,修行深厚、忠诚可靠。寓意着坚守正义和守护道德底线。他告诉我们要保持正直的品德,勇于维护正义和道德原则,不受邪恶势力的干扰和侵蚀。传说看门罗汉出家后化缘的办法是用拳头拍门叫屋里的人出来布施。佛认为不妥,就赐他一根锡杖。他化缘时,就用锡杖在人家门前摇动,人家听见这声音果然就心生欢喜,开门布施,成道后世人就称他为看门罗汉。这锡杖(也叫禅杖)后来也就成为和尚出门随带的法器。
「 静坐罗汉 ▪ 心无旁骛 」
静坐罗汉出自于《十八罗汉研经图横版》作品,静坐罗汉作为一位已经修成正果的罗汉,他的主要修行方式是静坐。这象征着在修行过程中,内心的平静与专注是至关重要的。通过静坐,他可以排除杂念,深入冥想,达到心灵的净化。
静坐罗汉(诺距罗尊者),清净修心、神态自若、安详瑞庆、进彼极乐。师父教其静坐修行,以放弃从前当战士时的粗鲁野蛮和打杀习气。他通过静坐来修炼内心,达到清净无染的境界。静坐罗汉的寓意是稳如盘石,象征着在修行过程中要坚定信念、心如止水,不为外界所动。静坐罗汉在出家前力大无穷,气壮如雷,但出家后他放弃了这些世俗的执念,转而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解脱。他的修行方式主要是通过静坐来排除杂念、修炼内心。这种修行方式不仅让他获得了内心的平静与解脱,还让他成为了一位重要罗汉。